2001年元旦刚过,就看到了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戴维·兰普顿先生的新著《同床异梦:驾驭1989—2000年的美中关系》。这部将近500页的论著集作者的亲身经历、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于一体,史料翔实,视角独特,立论严肃,态度积极,对于研究美中关系的学者,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力作。
近一时期以来,华盛顿的著名研究所纷纷举行中国问题研讨会,美国一些思想库和学者也先后推出有关中国问题的报告和著作。眼下正值美国政府换届之际,这些研讨会和著作当然有向新政府进言的含义,《同床异梦》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与其它书相比,这部著作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作者的阅历不同。兰普顿是当今美国权威的“中国通”之一。他从1972年开始研究中国,迄今已近30年。他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都从事过实地考察。从1988年到1997年担任了10年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这个非盈利机构曾在1972年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多年来一直从事促进两国交流的工作。作为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兰普顿有机会广泛参与美中两国间的政府和民间交流,频繁接触中国各界人士,这使他对近30年美中关系的发展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指出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因为了解使人远离偏见。据笔者近年的观察,那些热衷于散播“中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的著作大都出自似通非通的“中国通”之手。在坚决反华的美国人当中,访问过中国、了解中国的人很少,而在到过中国,了解中国的人当中,反华的就较少。
美国很多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大都只写美国的观点,而且往往只写白宫在决策时的考虑。那样既不能完整反映历史,也难以准确地预测未来。《同床异梦》则避免了这类通病。作者把美中关系作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来研究,既包括了国家的层次,也包括了全球体系的层次和个人作用的层次。所有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复杂的因素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全书因此分为四大部分来阐述这一时期的美中关系:第一部分写主要事件,第二部分分析全球体系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两国政府和社会因素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第四部分写领导者个人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在关于全球体系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的一章里,兰普顿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参与建立的国际组织和制定的“游戏规则”大都有利于美国,因此美国希望中国不会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挑战者,并且承担作为新兴大国的“合理”责任。但是中国关心的却是现存国际体系是否会顾及中国的独特国情和中国的利益,中国的主权是否能受到习惯对外干涉的美国的尊重。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希望各国都在同一规则下竞争,中国却认为实力不同的国家若执行相同的规则,有失公平。在这类问题上要求对方迁就自己显然是困难的。
兰普顿曾向笔者谈到,美国出版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不少,但作者在论述问题时往往越俎代庖,以“我认为中国人就是这样想的”这种逻辑来陈述中国的立场,这不利于美国读者得出客观的结论。《同床异梦》的各个章节以相当多的篇幅引证中方的观点,不光有政府文件,领导人谈话,也有老百姓的看法,用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来表述中国的立场。作者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使《同床异梦》一书拥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兰普顿认为,在21世纪,美中两国应努力建立一种广泛合作的关系,但也要准备妥善处理合作与冲突交织的关系,更要避免陷入高度对抗的状态。为此,他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七点建议:一、领导人不要因国内政治的需要而夸大两国分歧的严重性,从而使政策进入死胡同;二、领导人亲自抓美中关系,确立有效的组织机制负责制订和执行对华政策;三、突出两国关系的优先程序;四、从战略高度着眼,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五、说话要算数,减少对方的误判;六、处理两国关系时要考虑到对方国内政治因素;七、要负起教育公众的责任。这七点建议,实际是对新总统小布什的进言。
(本报华盛顿1月14日电)